欧易区块链60讲 | 第48集:比特币分叉往事
我们上节课讲了,2017年,随着以太坊的逐渐发力,一场区块链革命的浪潮,迎面而来。除此以外,这一年还有一件影响比特币未来走向的大事发生,就是比特币第一次分叉。
故事的起因还是要从比特币的区块容量开始说起。最初2008年中本聪设计比特币的时候,为了保证比特币网络稳定同步,就把比特币的区块容量设置为1M。但是,有人提出每十分钟一个1M区块只能容纳2000笔,如果比特币成功了,世界上很多人使用,这显然是不够的。中本聪提出可以在预计1M要满的一年前,提高这个容量限制,避免比特币网络的拥堵。
2010年,中本聪退出以后,比特币的代码更新与维护就交给了Gavin。2012年Gavin又按照去中心化的方向,将代码权限交给了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Bitcoin Core的4个主要开发者,自己专注写代码。
2015年,比特币交易增长速度预示2016年1M区块将满,扩容提上议事日程。但并非由Bitcoin Core提出,而是由已经隐退的元老Gavin提出,Core的核心成员却反对扩容。除了担心硬分叉升级安全和认为小区块更容易由普通人运行之外,Core几位主要成员融资7200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blockstream从事侧链开发是关键原因。因为如果主链扩容,侧链在几年内是没有市场需求的。因此,他们主张比特币不扩容,通过闪电网络和侧链实现扩容。
Gavin的扩容主张受到了Core主要开发者的强烈抵制,为此,他来到中国寻求中国矿工们的支持。随着区块容量日渐耗尽,多数中国矿工意识到了扩容的重要性,但也不得不依赖Core开发团队的技术力量,他们更希望在Core主导下扩容。
到了2016年,因为比特币第二次牛市的原因,比特币价格从年初的约2800元上涨至超过6800元,达到三年来的新高,总市值突破150亿美元,用户量和交易量大增。7月份起,比特币系统开始持续的拥堵,确认时间普遍超过10分钟,交易费用也上涨到原来的数倍。
中国矿工普遍意识到了扩容的紧迫性, 2016年2月20日,来自中国的矿工邀请来自海外的开发者,在香港的数码港就扩容问题召开了会议。开发者同意比特币扩容到8M,作为交换,中国矿工也同意只运行Core,而不再支持Gavin的版本,即所谓“香港共识”。
受到冷落的Gavin在2016年的假中本聪事件中,由于轻信了CSW是中本聪而身败名裂。扩容派失去了重要的力量。而香港共识并没有被Core的主要开发者遵守,扩容的代码基本没有进展。中国矿工大为失望,吴忌寒等人开始寻找新的团队,以便脱离Core开发比特币的扩容版本,包括后来的BU团队和ABC团队等,开始开发自己的比特币版本。
此时,区块的拥堵已经让比特币生态的商业企业普遍意识到了扩容的紧迫性,在全球50多家重要企业参加的纽约会议上,达成了扩容至2M的“纽约共识”。但是,Core的主要成员坚决反对纽约共识,并宣布绝不支持2M区块。在此情况下,如果纽约共识实行,则必然导致比特币的分叉。
出于对纽约共识可能失败的担心,吴忌寒提出做一个扩容的分叉版本,作为纽约共识失败的备胎。2017年6月ABC开发团队完成了扩容到8M的比特币版本——比特币现金(),于2017年8月1日正式上线。但包括吴忌寒在内的多数扩容支持者仍然以纽约共识作为主要希望。
但是,在社区核心开发力量Core的强烈反对和威胁下,最终,“绝不分叉”这个更大的共识打败了“主链扩容”共识,纽约共识在11月初宣布失败。坚持“主链扩容”的少数派转向了比特币现金,这成为他们延续中本聪理想的唯一希望。当天,比特币的价格下跌10%,而比特币现金的价格则上涨了近100%,此后,BCH价格的最高点一度接近比特币价格的50%。
扩容失败后,比特币社区仍然尝试以闪电网络解决容量问题,但进展缓慢。2019年初,比特币在拥堵和手续费问题并未解决的情况下,开始大幅反弹,涨幅远远超过其他币种。比特币社区开始普遍认为,比特币不应当是面向支付的点对点电子现金,而应当是重在储值功能的数字黄金。
至此,比特币与比特币现金分别走向了数字黄金和电子现金的道路,它们一个作为数字货币的鼻祖,另一个作为因内部分歧又两次分叉的去中心化密码货币,广受大众认可。而扩容之争引起的分叉事件,也成为了教科书级的案例,影响着后面一代代新的区块链创业者和项目,成为了比特币历史上不可不提的事件。
感谢刘昌用对本集内容的帮助和指导。
新浪微博:@昌用老师
《欧易区块链60讲》是由欧易&新浪科技联合出品的区块链科普动画视频,针对区块链零基础用户,通过系列文章、科普动画等形式,从概念、技术、应用等角度,通过5大板块,60个知识点,生动形象地科普区块链概念。本集课程内容由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刘昌用指导完成。